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建筑•媒体•艺术•未来——中央美院“媒体建筑艺术俱乐部”筹备会圆满举办
发表时间:2016-08-30 浏览量:290

“ 建筑•媒体•艺术•未来 ”媒体建筑艺术俱乐部筹备会于2014年07月05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会议室召开,活动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主办,深圳市安华隆科技有限公司、极成光电有限公司协办。活动邀请多位相关专业与行业的重量级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聚一堂,集思广益,在探讨媒体建筑相关学术问题的同时,共同商讨“媒体建筑俱乐部”的组建与持续发展的相关事宜。 

  参会人员有:

  常志刚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赵子忠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   
  王 中 中央美院城市学院副院长、教授   
  黄建成 中央美院城市学院副院长、教授   
  史丽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艺院院长   
  何 崴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 副教授,《照明设计》杂志执行主编   
  彦 风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 副教授,数字媒体中心主任   
  刘 云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杨兰芳 国家半导体联盟(CSA)副秘书长   
  黄引达 万达集团商业规划院 照明所所长   
  李 丽 万达集团商业规划院总办总工程师   
  吴雁江 深圳市光动态声光电系统设计与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泽青 北京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刘 洋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见伟灯光工作室  
  张亚婷 央美光成(北京)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丘 蔚 深圳市标美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 军 北京零态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周 希 欧司朗(中国)照明公司高级销售经理  
  叶世琴 欧司朗亚太业务拓展及政府事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经理  
  李华伟 深圳市安华隆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段 灵 深圳市安华隆科技有限公司顾问  
  林陈椿 深圳市极成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彦明 天津津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媒体建筑”(Media Architecture)作为当前重要的新型交叉学科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它融合了建筑学、传播学、公共艺术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 以及LED技术、互联网技术、交互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科学、乃至数码艺术、媒体动画等多领域多学科,成为21世纪建筑与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观念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媒体建筑的成功案例也相继涌现,它们不仅为所在城市创造了新的城市地标景观,也大大促进了如城市公共艺术、建筑设计、媒体传播、交互和赛博、灯光照明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目前,媒体建筑事业尚处在早期阶段,对于媒体建筑的研究很多还局限在各自不同的视野和领域中,没有形成广泛的而有效的行业交流平台和行业推行机制及组织模式,更缺乏行业评价标准和价值判断体系,随着科技的新发展,城市生活的变化和媒体建筑市场的上升需求,急需建立与运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与组织机制。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率先在此领域进行了学术研究和教学上的探索,并形成了国内与国际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美术学院媒体建筑学科方向带头人、媒体建筑工作室负责人常志刚教授发起了成立全国性的“媒体建筑艺术俱乐部”这样一个学术沙龙组织的号召,旨在广泛开展跨界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未来媒体建筑学会或协会组织的最终建立做好学术以及组织准备。

筹备会由嘉宾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两部分组成,由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媒体建筑学科及工作室负责人常志刚教授主持,作为媒体建筑俱乐部的发起人,常志刚院长精心邀请组织策划,邀请多位与媒体建筑相关的各个领域的顶级学术专家作专题报告,来展示各个不同领域对于媒体建筑的研究和关注。做主题发言的分别为:常志刚副院长、赵子忠院长、吴雁江董事长、王中副院长、彦风副教授。 

  筹备会由嘉宾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两部分组成,由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媒体建筑学科及工作室负责人常志刚教授主持,作为媒体建筑俱乐部的发起人,常志刚院长精心邀请组织策划,邀请多位与媒体建筑相关的各个领域的顶级学术专家作专题报告,来展示各个不同领域对于媒体建筑的研究和关注。做主题发言的分别为:常志刚副院长、赵子忠院长、吴雁江董事长、王中副院长、彦风副教授。 

首先,常院长简要介绍了中央美院媒体建筑工作室建立的过程以及于2012年工作室与国际媒体建筑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后,共同联合打造了的WORK SHOP精品课程;从2013年06月参加香港媒体建筑的峰会到今年06月在韩国ACSA国际建筑院系联盟建筑大会以及如何策划国际媒体建筑大展的情况。之后,他做了题为“媒体建筑发展的五个线索”的主题汇报,他从建筑的表皮、建筑的媒体化、建筑与数字影像、公共艺术、智慧城市五个“线索”出发,分别对于媒体建筑的概念的产生、国际趋势、以及其传媒性、公共艺术特点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讲解、分析、展示外,也对于未来的“智慧城市”生活中的“媒体建筑”的发展趋势给予大胆的预测:“媒体建筑”作为当前重要的新兴学科,更大意义上的实现了多领域多学科的跨界,必将成为21世纪建筑与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媒体建筑的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必将成为很多领域的里程碑,就如常院长所说:“过去古典的艺术都发生在建筑之上,到了今天有可能会又一次回归,就相当于文艺复兴时期一样,艺术家、建筑师、科学家等所有人在一起共同创造一个在城市空间里起到绝对的主导地位的具有前所未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未来,媒体建筑也许将会实现建筑艺术的真正回归”。 

接下来,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学院院长赵子忠教授的“新媒体 新建筑”做了精彩报告。 他指出: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未来城市,建筑将成为媒体本身,成为网络的智能终端,网络会把所有的建筑连起来,由此也将构成巨大的媒体建筑新产业。他说:“我们在新媒体有一个词叫“揭露”,我们不能揭露的东西就会崩溃,媒体建筑一定也要完成一次揭露……”,最后他指出,新媒体领域和建筑领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话语体系和元素下最终会实现越来越多的融合。 

  深圳光动态声光电系统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雁江,别开生面的向大家展示了诸多国际国内的最优秀的设计团队与灯光艺术装置作品和媒体建筑案例的视频。作品精彩纷呈,让与会观者意犹未尽。

中央美院城市学院副院长王中教授以被“误读”的公共艺术为题,从“艺术影响城市”、“艺术营造城市”、“艺术激活城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他指出当今大多数人对“公共艺术”存在的误读,它远远超出大众所认为的雕塑、壁画等等概念,或者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物化的构筑体,它还是事件、展演、偶发、派生、城市节日或者城市文化生长的孵化器。在王教授的发言中真切的感受到未来的媒体建筑不但可以是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甚至成为完全超脱了以往的所谓单体的物化体积概念,跟整个城市发生了一个联动,承载城市公众共同参与互动的;实现信息传达与交互的城市文化载体。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彦风的演讲题目为“数字化生存”, 他提出数字化生存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正在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变成双向和更多向信息的交互,跟建筑、环境,包括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彦风副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他带领的团队在数字文化遗产、APP应用的设计与开发、汽车互联等相关领域的实践作品。他强调“技术挑战艺术,艺术启发技术,智能化延伸,自然化融合,最重要的一句话不是上面我讲的技术和大数据环境,而是从智能到自然……最重要的是能够触动人的心灵,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 

  筹备会下半场是自由讨论环节,黄建成表示对媒体建筑的理解得到扩展,不仅仅是实体建筑的概念,可能是更大的范围和空间,并强调了技术支撑和艺术创造力相结合的重要性。媒体建筑未来可能引申的广阔范围和交叉关系绝不等于媒体加建筑这么简单,将和新型城镇化、未来城市形态、美丽中国等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段灵比较关注媒体建筑和市场的结合,他认为如何通过各种平台,将设计表现付诸实践,扎根市场,推动经济,从而实现媒体建筑的良性循环是一个关键问题。王中指出传统学科的某些概念值得探讨,通过俱乐部这个平台,未来会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新的文化和艺术会衍生出来,优势互补,碰撞出不同的新的可能性,从而可能引领一门新学科甚至建立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群,对未来的发展带来一种创新精神。吴雁江认为中央美院能建立这样一个平台,从一个更高的高度上去影响和带动产业的发展,非常难得,他对俱乐部未来活动和发展深表支持。李泽青强调,如何结合城市生活新趋势来建设城市文化需要众多专家、学者一起静下来思考和探讨,整合资源,开发新模式,从而推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的永续发展。杨兰芳认为技术手段一定是要回归到以人为本,为人提供健康、舒适,满足人的需求,这样的技术才是真正有市场的,它才是有用的技术。科技和文化融合的同时,建立跨界融合的平台共同交流和合作尤为重要。李丽认为无论技术、应用还是教育平台,如何将自然和技术结合,让技术成为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至关重要。刘云就建筑的概念与大家一起探讨,他认为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的概念,更是环境营造的一个概念。通过此次筹备会的策划与执行,他深切体会到媒体建筑的趋势所在,也认为俱乐部对今后行业发展、技术交流、学科建设的意义非凡。 

总之,与会专家认为此次筹备会的规格很高,多个密集的来自各个领域的学术报告,信息量很大,跨界的讨论交流也令大家收获颇多,通过这样的一个关于媒体建筑的跨界交流平台,无论对于推动媒体建筑事业、增强学科建设、推进重点项目,还是对于未来与之相关的行业发展,实现技术真正的支撑艺术以及艺术带动和牵引技术的发展,都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大家都表示愿意为更好的搭建这样一个学术交流平台献计献策,深度参与,一起协力同心将媒体建筑事业进行到底。